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

《守護者》-冷戰擊垮了超級英雄 (一)歷史背景



  與古董時代的《超人》(Superman, 1978)、《蝙蝠俠》(Batman, 1989)相比,21世紀的英雄電影,更注重人性衝突與道德選擇,提升了電影深度。最為經典的例子當然是諾蘭(Christopher Nolan)執導的《暗黑騎士》(Dark Knight)三部曲。但總的來說,這波美漫浪潮,仍如大衛柯能堡(David Cronenberg)所言:「拍給小孩子看的。」

  這波潮流中,卻有一個非主流的作品-《守護者》(Watchmen, 2009 )超級英雄販賣的是男性沙文主義(大塊肌肉大塊胸部)與國家主義(世界警察又維護了世界和平)。坦白說,這種結構根本就老梗到不行;從美國有電影工業伊始,西部片便承擔此一功能(註:1903年《火車大劫案》The Great Train Robbery宣示了西部片的到來。國族神話說明了為何早已退出主流的西部片,在每個世代總會有大導重執此題材-對美國立國神話的追想,如《殺無赦》(Unforgiven, 1992)、《絕殺令(Django Unchained, 2012))《守護者》的特異之處在於,它是「反超級英雄」、「反帝國神話」的創作

 圖為194586日,美軍於日本廣島市投下原子彈。同月9日,於長崎投彈。兩次原子彈,共造成近逾二十萬
 人死亡。15日,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。嚴格的冷戰開端,應為1947年美國推行杜魯門主義(The TrumanDoctrine )
 確認將二戰盟友-蘇聯,列為主要假想敵。但1945年的原子彈,有著雙重意義:一、為防堵俄共對日宣戰,
 造成共產勢力進駐日本。二、兩次原爆的大量死亡,造成日後美蘇的核武競賽與恐怖平衡。除此之外,核武
 對當現代意識的影響,是"無差別的大量死亡隨時都有可能發生",一種末日的虛無主義滲入生活中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《守護者》的主要時空背景為「冷戰(Cold War)。冷戰是二次世界大戰後,由美國率領的資本主義陣營(西歐等已開發國家),對峙由蘇俄主導的共產陣營(東歐、中國、北韓、南越等)。冷戰期間,兩超級大國以全球為戰略版圖,以金援與軍武支助盟國,有時武力干涉(韓戰、越戰、鎮壓1956年匈牙利民主革命與1968年「布拉格之春」、1978年阿富汗戰爭)並積極擴張軍武、核子武器、太空競賽、文化宣傳。為防堵國內改革思想,蘇聯對國內與東歐加盟國實施「思想清洗」,受害者的單位以百萬計。而美國亦於五零年代初期興盛「麥卡錫主義(McCarthyism)」,對公眾人物進行思想檢查。

圖左起:史達林(Joseph Stalin, 1878-1953)、列寧(Vladimir Lenin, 1870-1924)、加里寧
(Mikhail Kalinin, 1875-1946)(這張照片列寧怎麼看起來這麼像李奧納多皮卡丘...)1920

  冷戰的特殊意味,在意識形態的鬥爭跨越了任何形式的界線(國家、民族、文化群體)滲透每個人的生活與意識中冷戰雖於1991年蘇聯解體告終,但殘酷的是,冷戰後遺症仍持續發酵-美蘇介入的中東仍是一級火藥庫。第三世界你推翻我我推翻你的獨裁政權替換,山姆叔叔與北極熊也沒少出力。

  十九世紀英國首先進入工業革命後,人類歷史自此與延續數千年的傳統社會斷絕:農村主導的經濟型態遭到破壞、人口向都市集中,工廠制度建立,也同時出現了現代社會的主要產品大量失業人口、工人/無產階級。緊接出現的,便是勞動爭取權益的抗爭。與此同時,馬克思寫出《共產黨宣言》(1848)。但漫長的革命之路,卻要等待1917年的俄國革命後,第一個有效的共產政權方興起。

 馬克思(Karl Marx, 1818-1883)。作為偉大的理
 主義者,如果地下有知,後世一堆阿沙布魯
 的暴君打著他的名號,會不會希望自己當初
 在巷口賣麵就好
  自工人階級誕生,工人運動便為國家與資產階級的眼中釘:自發性罷工、破壞機械,工會也逐步形成。馬克思的特殊意義在於,創立工人運動的「政治」綱領。引用幾條《共產黨宣言》,便能理解保守勢力的為什麼會嚇到挫賽:  

「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用一句話表示出來-消滅私有制」、「剝奪地產,把地租供國家支出之用」、「徵收高額累進稅」、「廢除繼承權」、「通過擁有國家資本和獨享壟斷權的國家銀行,把信貸集中在國家手裡」

  要達這些目的,要在資本主義發達國家,各國無產階級彼此串聯,形成跨國際、跨文化的革命團體,互相應援。在政治上以「無產階級專政」為手段,經濟上,生產機器與地產收歸國有。這些政治主張,把過去的工人運動變成騎車不戴安全帽的小事。與農民起義不同,共產革命的「跨疆域」性質,使此一革命成為「國際問題」。回顧一下經典口號:「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!也無怪其後的資本陣營,總以此為「國際事務」而非「它國內政」加以干預 

  1917年,俄羅斯帝國仍陷於一次大戰,民眾以對傷亡與貧困感到厭倦。二月革命即是對反戰與經濟改革(土地改革)的反應。二月革命建立了多黨制的臨時政府,但這兩項問題同樣被擱置。十月革命後,俄共建立共產專政政權,立即退出一次大戰。眾家大老當然不可能放任火種延燒到家門口;1918年,俄羅斯境內傳統勢力(地主、貴族、漸進改革派)起兵造反(通稱白軍),外國支援便源源不絕資助保守勢力 。但這次對抗俄共仍挺了下來,並於1922年完成統一大業。1924年,革命導師列寧逝世,大獨裁者史達林即位,將火力集中於國內經濟建設與清掃異議分子。俄國革命激奮歐陸共產黨人,甚至影響1919年德國、匈牙利兩國於本國起義奪權。但列寧卻於此時違背「共產國際」訴求,以整建俄羅斯為優先,使革命熱潮退燒。

  1929年經濟大蕭條又再次刺激了全球對革命想像,各國政府再次繃緊神經。此時德國因龐大戰後賠款壓得喘不過氣,大蕭條更是壓死駱駝的大象。1933年希特勒更以「解決失業問題、被棄凡爾賽條約、壓制共黨」為號召,透過民主選舉上台。1931年,西班牙脫離封建帝國,改革號召威脅封建階級(地主、軍隊、教會)1936年,佛朗哥將軍(Francisco Franco, 1982-1975)在封建階級的支持下發動叛變,爆發西班牙內戰。內戰期間,叛軍獲得德國與義大利的援助,而蘇聯則支持共和國。但此時各民主國家,卻抱持不干涉主義(俄國革命就可以干涉喔)形成俄國獨立對抗德、義之勢。其後,德國併吞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,但各國卻以姑息主義,一再退讓,迫使俄國轉與德國簽訂「德蘇互不侵犯條約(1939)。同年,德軍襲擊波蘭,二戰爆發。

二戰期間,美國空軍很愛在飛機上搞色情意味的噴漆,電影如此呈現,也表現初代靈絲
有點不那麼保守。劇情中,笑匠嗆一句 「妳穿這麼暴露,一定有原因。」我差點笑死
  二戰結束,美、蘇的勢力劃分也完成。美方組織了先在歐陸投入「馬歇爾計畫(The Marshall Plan)」,協助戰後歐洲重整經濟發展,避免共產勢力於民間竄起。同時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,軍事圍堵歐洲共產勢力。而俄羅斯也毫不客氣,將東歐各國組成華沙公約組織。自此,為時四十餘年的冷戰拉起序幕。

  圖右為最知名的二戰勝利影像。1945814日,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美國本土,剛上岸的水兵爽到
  隨手抓一個路人護士擁吻(李不才表示羨慕)。《守護者》改編為女英雄"剪影"給護士小姐蕾絲吻(李不
  才表示刺激~)。對這張照片進行二次創作的,還有《博物館驚魂夜2

  冷戰之所以未升級為熱戰,主因在於,兩次大戰後,各國百廢待舉,而「曼哈頓計畫」在日本丟下的兩顆香菇,更讓彼此對開戰危機卻步。四十餘年,美蘇兩方多以金援與軍武之助所屬盟國。其混亂的狀況大概就是;某國共黨成立,我就派CIA協助當地有力者奪權(多為軍事獨裁者);你拉攏新成立國,我就拉攏它的敵對國(如巴勒斯坦與印度)

  冷戰另一項重要特產,當屬核武競賽。自日本兩顆核彈爆發後,美蘇兩方有如馬力歐香菇吃上癮,一發不可收拾。雙方都怕在核武製造落後;與此同時,雙方更研發名為「末日武器」的報復系統;即便自家被種香菇,也要保證殘存飛彈能再無人指揮下自動發射(請見庫柏力克電影《奇愛博士》Dr. Strangelove, 1964)。古巴飛彈危機(1962),更是蘇方欲於古巴插塔,直接對準老美屁股。所幸,協調後美方放棄顛覆古巴政權,北極熊也就乖乖回家。

《守護者》改編俄共領導人為赫魯雪夫(Nikita Khrushchev )。赫魯雪夫於1954年後史達林逝世後,俄共的最高領導人。任內批判史達林路線,放寬經濟改革、緩減國內長期對農業的壓榨(「以農業培養工業」,為工業化集中資本)。對外則取得了古巴飛彈危機、成功鎮壓匈牙利民主革命,並於太空競賽中領先美國。赫魯雪夫多次於國際場合重申資本主義必亡、甚至以核武威脅,無愧北極熊王。但強者如他在1964年因政變下台。圖右為愛打棒球的卡斯楚。講個笑話,卡斯楚推翻古巴的軍事獨裁政府時,跟共產主義一根毛關係也沒有,卻因為老美懷疑卡斯楚可能投向共產勢力,1961年由CIA策畫政變,老美被抓包後卡斯楚起肚爛,才轉投共產黨。

  真正觸動兩方警報的事件,為韓戰(1950)古巴飛彈危機、越戰(1964美軍參戰)阿富汗戰爭(1979)。韓戰起因是美蘇勢力劃分的老把戲:二戰後的蘇佔區與美佔區,分裂了東西德、南北韓,外國勢力介入分裂國家。越南亦因為前殖民宗主國法國死不放手,導致1945爆發法越戰爭1946法國成立反共政權越南國,1954年法國被越共打回家做麵包,留下南北越分治的爛攤子。1959年,北越南侵,越戰進入美軍介入階段。(註:法國的痴漢前男友行徑,受害者還有北非的阿爾及利亞,1954爆發獨立戰爭,打了八年才獲獨立)

1963611日,僧人釋廣德於西貢街道自焚,死諫南越總統吳廷琰停止迫害佛教徒。釋廣德自焚時,始終默念佛號,身軀不動。吳廷琰於1955年,選舉中做作票(考試拿兩百分之舉),做掉了法國培植的保大帝,就職南越總統。在位期間,實施軍事獨裁,貪污舞弊。其以天主教徒身分發跡,以歧視迫害人口佔絕大多數的佛教徒為己任。釋廣德自焚的新聞,加劇各國對吳廷琰政權的厭惡。甚至在1963年,華府默許軍人政變,吳廷琰遭本國軍人殘殺。


  
  阿富汗的政局太過混亂,請容許我以年表展示:


時間
國號與核心政權
政治傾向
1933-1973
阿富汗王國
(查爾希國王)
推動憲政體制與現代化
1973-1978
阿富汗共和國
(阿富汗國家革命黨)
領導人達烏德汗原為親蘇分子,立國後脫離蘇聯掌控
1978-1992
阿富汗民主共和國
(阿富汗人民民主黨)
阿富汗傳統共產黨。1978年美國支助阿富汗聖戰者奪權,1979年俄國軍隊介入內戰
1992-1996
阿富汗伊斯蘭國
(阿富汗聖戰者)
蘇聯撤退後,失去外援的民主共和國同意下台,由聖戰者執政(聖戰者與恐怖主義無關)
1996-2001
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
(塔利班)
伊斯蘭基本教義派,目標在回歸宗教國。恐怖主義溫床(蓋達組織大本營亦在阿富汗)
北方聯盟
(阿富汗伊斯蘭國殘黨)
龜縮在阿富汗東北一小角的前政權殘黨。獨裁軍閥割據
2001至今
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
(前北方聯盟)
2001年布希政府推動反恐戰爭後,由美方支持之政權,並有美軍進駐維和

  寫到這邊先來一句幹拎老師,手邊沒有詳盡的紙本資料,湊合著看維基百科、搭配其他網路資料校正,光整理這些史料我就屎尿味極了。阿富汗便是典型的美蘇對峙的慘痛案例:短短三十年間,共七個政權興替,該國多年陷於內戰與對外戰爭,並興起恐怖主義,美蘇實是責無旁貸

  背景知識的介紹就到此為止。綜合上述文字,可以看到,冷戰是意識形態的鬥爭:資本主義對共產主義、市場經濟對計畫經濟。也因為意識形態,這場戰爭有兩項特殊意義:一、以意識形態前導的戰爭,與殖民戰爭、領土擴張不同,要瓦解的不只是對手的領地、軍隊,更要瓦解對方的思想體系。也因此,這是不死不休的鬥爭。二、共產主義自1917年建立的神主牌倒下,再無能與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抗衡的勢力;歐盟原有此打算,但現在是自身難保;阿共仔能把自己家顧好就好,表面上大聲、其實還是看美國面子吃飯(進入世界市場,就要按遊戲規則玩)

  Winner takes it all,一切榮耀歸於美國,輸家則是下場淒涼。蘇聯與東歐國家解體後,殘破的經濟體系「很自然的」要用市場經濟來解救。結果是,原本就不高的國民所得,瞬間又被自由市場席捲:自由市場絕對有利於資本集中,能有效的投入再生產,進而提升「國民所得的總數」。但這種特效藥,對虛弱的體系等同服毒:富者益富,貧者脫褲。再者,外資進入國內市場,是否能有效帶動國內生產大可質疑。俄羅斯與東歐顯然還未震盪從此站穩腳步。至於其他再兩大國中求生存的小國,於今日,是否早已脫離貧困、邁向安定發展,後人自有公道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